
葛红亮:东盟有能力做地区稳定的维护者
2025-07-30 10:36:10 来源:环球时报
28日,在马来西亚的调停下,泰柬两国同意自当天24时起立刻且无条件停火。虽然停火生效后仍有零星交火,但泰柬领导人均表示,边境局势已经缓和。
此次泰柬边境冲突造成的紧张局势能够迅速缓和,除中国等国家为推动局势降温做出的努力以外,东盟轮值主席国马来西亚及东盟也发挥了关键的建设性作用。东盟有关机制为冲突双方提供了一个相对中立、具有地区文化认同的对话平台,再次展现出该组织在地区安全与稳定事务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
东盟在处理地区安全与稳定事务方面有着长久的历史和不少成功案例,这既为东盟赢得了难能可贵的国际声望,也让“地区争端在地区内解决”成为东盟各国的共识。东盟成立于1967年8月,虽然经济与技术合作是该组织的重要宗旨,但李光耀等东盟国家老一辈领导人也曾强调,东南亚国家成立东盟主要出于政治考虑和寻求地区稳定与安全。东盟成立后近60年的历史也表明,有关政治与地区安全的议题排在东盟议程的前列。
东盟成立后处理的有代表性的安全议题,包括1968年发生的马来西亚与菲律宾间的沙巴危机、1968年10月印尼和新加坡间爆发的“海员事件”、1975年11月爆发的印尼吞并东帝汶事件,以及“第二次印支战争”“柬埔寨问题”等。其中,1968年的沙巴危机、20世纪70年代初的“第二次印支战争”和1978年发生的“柬埔寨问题”最具典型性。东盟在1968年到1969年间通过召开外长特别会议、专业委员会和委托调解人(泰国和印尼)等途径,推动马来西亚与菲律宾最终恢复双边关系,并暂时搁置沙巴争议。此次危机的处理和解决不仅让东盟避免了夭折的危险,而且形成了成员国内部争端调解的一些方式方法,在实践上也让专业委员会等获得了经验。
如果说调解成员国内部的争端只是东盟在地区安全事务中“小试牛刀”,那么东盟对“第二次印支战争”和“柬埔寨问题”的参与处理,则进一步让东盟在处理地区安全事务方面有了更为成熟的方法。
“第二次印支战争”是东盟成立后十年间处理地区安全事务的核心议题。东盟通过领导人走访、东盟峰会与外长会议,以及依据《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东盟和平自由中立区宣言》等规范性文件实施一系列“中立化”举措,成为“第二次印支战争”得以结束的难以忽视的影响因素。而在“柬埔寨问题”上,东盟不仅进一步落实其在维护地区和平与安全方面的主张、立场与方式规范,还积极配合当时的国际形势,成功推动1991年《巴黎和平协定》的签订和“柬埔寨问题”的解决。多年后,曾任泰国外长的他纳·科曼直言,东盟“未发一枪”就让越南撤出了柬埔寨,显示出其对东盟在维护地区安全与和平方面所扮演角色的肯定与自豪。东盟也借此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国际声望。
对于此次直接卷入冲突的泰柬两国而言,双方能否迅速、切实履行停火协议,将是局势下一步发展的关键。虽然东盟的调停并未促成泰柬两国的边境纷争矛盾的直接解决,但东盟推动停火协议的达成无疑是值得赞赏的。冲突的最终解决当然取决于泰柬两国政府的诚意和合作意愿,但东盟的斡旋有利于增强地区国家信心,有助于确保冲突解决过程公正透明。这也为泰柬未来“化干戈为玉帛”的可能性提供了难能可贵的有利环境。
一直以来,东盟需要面对成员国间复杂的矛盾关系,大国在东南亚区域的活动也为东盟处理地区安全事务带来挑战。凭借着对地区安全事务浓厚的兴趣和长期的实践,东盟建立并形成了一系列制度性的安排和方式方法,也在“区域内问题区域内解决”上形成了一定的共识并付诸实践。这些是“东盟方式”“东盟规范”形成的基础,让东盟在成立后能够克服危机和实现发展壮大,并有能力在地区安全与稳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作者是广西民族大学东盟学院副院长)